首先來看看,什麼樣的情形下需要 " 黑卡 " 呢 ?你有沒有拍過"日出", 或是"日落" ?攝影上最關鍵的2個Magic Moment,這時的光影方向與色溫變化得非常快,是" 光線作畫 " 最美麗的時刻,所以,這也是最適合拍攝風景的瞬間.......但是,這時 " 測光 " 的難度又比平常提高,*經常會碰到想拍攝景色的 " 天空部份 " 還很亮,但" 地面景物部份 " 卻已經開始變暗;天空與地面景物的" 測光值 "常常相差2~3級EV以上.這時候,如果按照正常拍攝方式,對天空部份測光,地面就會變成剪影 ( 如圖A, 天空的雲朵層次都很漂亮, 但是整個橋面以下,都變成深黑色的剪影了.....) 相反地,如果你反過來對地面景色測光,天空又會過曝, 變得白白的一片......
圖A是典型沒有經過任何處理時,拍晨昏景色會呈現的" 上亮下暗 " 的畫面.有時候,會覺得這種 " 上亮下暗 "的剪影感也還不錯;但是,如果希望拍出......" 既有美麗的天空雲彩, 又能保有地面景物輪廓細節" 的照片怎麼辦?外國人的原始作法是:在原本鏡頭鏡片的最前方, 加上一塊 "上半部暗黑色,下半部透明"的漸層減光鏡來平衡上下反差;這塊漸層減光鏡的"上黑部分"可以讓比較亮的天空部份暗一點;"下透部份" 可以讓比較暗的地面部份維持正常曝光,如此一來,讓原本晨昏時刻的上下明暗高度反差,變成比較均衡的狀況,讓天空的雲彩可以層次豐富讓地面的景物也保持明亮動人........這方法其實很精準,用起來也比較不會有失誤,但是,晨昏時刻的色溫變化非常快速,而每張漸層片的上下減光的相差值是固定的, (ND4, ND8.....)就算再有財力,多買幾片不同ND值 ( 減光值 )的漸層減光鏡來換,還是相當的麻煩.............這時候, 偉大的台灣攝影前輩們就發明了" 黑卡 " !!!於是我也找了個號稱台灣 " 黑卡聖地 " :"大稻程碼頭"做了幾次臨床實習.......
不要懷疑,每到假日這裡就是那麼多攝影高手排排站,生意好得很.首先, 請準備: 1, 腳架 2. 快門線 3, 黑卡" 黑卡 "名符其實地, 最重要的道具就是一張大得可以遮住鏡頭的 " 黑卡 ",當然有人會用皮夾, 黑手套, 或是信用卡 ( 這個有點小張 ) 也可以搖黑卡.大多數人都自己做黑卡,當然也有攝影書或雜誌當贈品送過.其實黑卡自己做很簡單,幾個重點:1.黑色不反光表面 2.比你最大鏡頭口徑大一點, 足以用手指持穩3.硬度要夠, 才容易使用與擋住光線 ( 所以才叫黑 "卡")有看過日本人改良的黑卡, 是把扇子整把塗黑拿來用 ,看起來不錯用, 只是可能不好攜帶吧.......@@而我這次來到大稻程,居然忘了帶我的 "黑卡"( 其實是用不要的滑鼠墊DIY裁的 )只好拿出我的" 誠品好讀卡 " 充數一下,對77mm的16-35mm f2.8L有點太小了一點,真的很勉強,常會搖搖不小心K到我的鏡頭$%@#$%"
好, 這下要進入 " 最硬的一段 "了: 請你在天黑前30分鐘到這裡,先選好你屬意的拍攝點, 架穩腳架, 接上快門線,一樣地, 記得啟動相機的 "鎖上反光鏡"功能,ISO拉到最低, 光圈縮到8~22之間, ( 一些攝影書上會建議你縮到11就好, 但我這次全部縮到22 )測光模式選用AV優先 / 點測光,在天空部份的亮處測一次, 在地面景物的暗處再測一次如果亮處測出的快門速度是1秒 , 暗處測出的快門速度是3秒請運用你那小學1年級跟剛畢業的美麗女數學老師邊流口水邊上課學來的"減法":3 - 1 = 2亮暗差2秒, ( *下面這段文字, 是某些攝影書與雜誌上的作法, 也是我剛開始學習黑卡的範本.... *)拿出你的黑卡,按下快門......算時間.....曝光滿1秒時,把你的黑卡遮住鏡頭前上半部的亮處,下緣正好在"亮暗交界處",( 如 圖A 中的橋面部份)完整地把比較亮的"天空部份" 遮住讓它不繼續曝光,露出比較暗的" 地面部份", 讓它持續曝光,然後上下搖晃, 直到曝光完成 !
好, 上述攝影雜誌與攝影書上的作法小弟試了n次,從來沒成功過 %^&#$@~這個作法理論上是對的,我也親眼見師傅級的高手做過,但是對初學者來說執行起來的失敗率太高了,一不小心黑卡沒遮成,臉先黑了一半........1. 當你按下快門時, 整個觀景窗是黑的,要把黑卡下緣準確地對準那 " 亮暗交界處 "除非你在鏡頭前緣作記號,不然, 你就會常常亮到不該亮的, 或是遮到不該遮的........2. 默數時間的誤差 ;有時長曝到10秒以上時,這默數讀秒的精準度, 你必需要練一下,當時間越長時, 你會發現誤差值還蠻大的;當然你也可以拿顆碼錶在旁邊算..........3. 上下搖晃,當暗處曝光超過3秒以上時,搖不搖晃其實差別有限,像老師傅級的攝影師會在1秒差以內也搖黑卡,那種1/4秒 或 1/2秒,電光火石的瞬間,你如果不快速地上下微幅晃動,它就會真的會給你在"亮暗交界處" 遮出一條黑線就像下圖這樣 :
但是,對我這款黑卡滷肉腳來說,在1秒以內的亮暗差其實我會倚賴"漸層減光鏡",因當晨昏亮暗差在一秒以內時,不是"昏"剛開始就是"晨"快結束時;通常這段時間色溫的變化是最慢的時候,我自認不是高手, 乖乖地用"漸層減光鏡"........
既然以上所述 " 高手搖黑卡的標準流程 ",我每試必敗......於是, 山不轉路轉,我調整了一套比較適合我的"黑卡"用法 :( 以下先以日落時刻, 同樣秒差2秒舉例 )1.用AV(光圈優先)測出上下亮暗處有2秒差之後, 轉到M(手動模式)固定剛剛取得的快門速度,2.按快門前就先對準"亮暗交界處",黑卡遮好亮處 (記得先將鏡頭調到你要的焦距點後, 關掉自動對焦)3.默數到2秒以後,拿起黑卡4.如果太暗或太亮請"口動調EV" ( 就是唸快點或唸慢點啦 ! )5.亮暗差在1秒內, 請認命用"漸層減光鏡" ;以上是我實驗多次出來的結果,適合我不一定適合你,但是我用這樣的成功率還不錯提供給在同樣使用黑卡上有迷思的朋友,也是我寫這篇文最原始的本意;你可以照著這樣流程走一遍,也許你覺得不錯,也許你會發現比我更好上10倍的方法,套一句台語老梗:" 互相污辱求進步啦 ! "讓大家都變成搖黑卡的高手.....................
後面這幾張圖都是照著我上述的流程使用黑卡拍出來的,仔細看還是可以看到遠處大樓頂端被遮黑了 班門弄斧, 不好意思..........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